“国际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8日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自然博物馆事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2021年11月26日,北京自然博物馆主办了“国际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及挑战”线上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外自然博物馆的负责人,集众智、聚众力,成良策、谱新篇,共话新时代博物馆创新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郑焕敏为研讨会致开幕辞。郑院长指出,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自然博物馆的内在使命。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实行开放办馆理念,欢迎各方积极参与共建,期待国内外专家提供智力支持,与国内外博物馆共同努力,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在主题演讲和讨论环节,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兼CEO金姆·麦凯(Kim McKay)、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俄罗斯达尔文博物馆馆长安娜·克柳金娜(Anna Klyukina)、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以色列斯坦哈特自然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塔玛尔·达扬(Tamar Dayan)、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和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共7位专家先后做了精彩发言,就会议主题从不同视角分享真知灼见。来自国内外十余家博物馆的参会代表踊跃提问,开展了坦诚而专业的学术互鉴,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路径。
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金姆·麦凯的《“发现项目”:改造194年历史的博物馆》演讲,以查尔斯·达尔文“适者生存”理念、澳大利亚历史为引,介绍澳大利亚博物馆通过“发现项目”闭馆改造工程实现整体提升,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仍取得优秀成果。澳大利亚博物馆在改造完成后对公众免费开放,吸引公众参与博物馆发展,促进公众与博物馆互动。麦凯教授也分享了澳大利亚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藏品利用和保护、新技术使用及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等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发表《新技术重塑自然博物馆的思考》主题演讲,阐释数字技术带来的博物馆巨变,畅谈数字技术如何为博物馆领域带来的无限新可能、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业态。王小明教授也分享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历史重现、藏品重生、教育重构、研究重树”的实践经验。
俄罗斯达尔文博物馆馆长安娜·克柳金娜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非常规生态教育中的作用》主题发言,以俄罗斯达尔文博物馆为例,介绍了该馆面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有效利用博物馆各项资源,发挥展览展示和科普教育活动优势,融合多种新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润物细无声”式生态教育的实践与尝试。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以《中国保定自然博物馆:新时代博物馆运营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为题,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项目总体情况,从设计理念、平面布局及功能、运营模式探索等方面,分享了自然博物馆新型运营模式的实践经验,让大家对这座“层城叠构、绿野无尽”的新博物馆充满期待。
以色列斯坦哈特自然博物馆主席塔玛尔·达扬发表了题为《斯坦哈特自然博物馆:全球变化时期新博物馆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斯坦哈特自然博物馆依托其自身科研优势和丰富藏品,开展博物馆特色科研项目,创新科普活动,不仅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而且场馆也深受公众喜爱。达扬教授也就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如何应对学术卓越、公众责任、国家使命等方面的挑战介绍了斯坦哈特自然博物馆的做法。
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发言题目为《浙江自然博物院建筑节能环保的探索实践》,着重介绍了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长在自然中的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特点,阐释博物馆“收藏过去、记录现在、反应未来”的角色决定了博物馆建筑体系转变的必要性,倡导自然博物馆做环境保护的先锋。
最后,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发表《发展中的中国自然博物馆》演讲。他回顾了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阐明自然博物馆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应该坚持扩大藏品收藏范围,夯实发展基础;增强科学研究实力,保障业务支撑;注重展览策划,提高陈列水平;提升科普能力,构建学习体系;注重技术运用,增强观众体验;促进理念变革,拓展场馆职能,在探索知识传播的同时,用新的方式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实现博物馆的价值。
本次线上研讨会,以国际视角展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宏观形势研判到微观数据分析,从学术理论研讨到实践经验分享,深入的学术交流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对推动自然历史博物馆创新发展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在积极推进新馆建设。为全面参与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筑梦博物馆强国,助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持续发展,北京自然博物馆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加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吸纳融合创新性、前瞻性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