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取材、妙手升辉——观赏《变废为宝展》随笔
垃圾取材、妙手升辉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7日 作者:李凡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号召人们过“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因此,珍惜能源、最大限度减少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和耗费,提高人类对物质重复使用的效率,无疑是“变废为宝”。换言之:废弃物质的循环再利用。
废弃物质经过加工处理后可循环再利用,它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怎样才能让日常生活中遗弃的“垃圾”(饮料瓶、包装箱、麦秸秆、破布头、塑料袋、废铜烂铁等),变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及艺术创作的材料呢?北京自然博物馆5月17日推出的《变废为宝展览》也许会给观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和创作灵感…… 与此同时,也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自然博物馆博奉献给观众的一份礼物。
该展览展出的数十件精美作品,堪称是废物再利用的典范。这些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遗弃物,经作者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提炼加工,创作出一幅幅惟妙惟肖、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和家居生活装饰品,真可谓“垃圾取材、妙手升辉”,实现了废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又做到了节能减排。
“艺术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也许您从这些作品中感悟到创作者的独具匠心。展览中的所有作品,是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以废弃物等为原料,而精心打造的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
众所周知,人类生活中的遗弃物俗称“垃圾”,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元凶,随着科技的进步,垃圾处理技术日臻成熟。垃圾分类、无公害化处理,或通过高科技将其转化为新能源等,已经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废物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克服和杜绝人们不良的生活习俗、(如:随意丢弃垃圾、生活垃圾不分类等),也是衡量现代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尺码。
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类应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才能智慧,把生活中废弃物,巧妙变成点缀人们美好生活的物质财富,当您观赏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变废为宝展览》一定会有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例如:在目不暇接的展品中,用废弃的易拉罐拼贴的名为《白孔雀》的作品,它生动再现孔雀美丽的线条和姿态。又如:用色彩不同的废布头,组合拼贴的两幅作品《母与子》和《布娃娃》,其制作精美、形象生动、造型可爱。还有用麦秸秆等物,创作的名为《鸟语花香》的图案,色泽艳丽、构图饱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废纸板拼装加工的书柜、桌子和靠椅,构思巧妙、别具一格,不仅装点和美化了居室空间,而且还可以直接使用。
通过参观展览中的所有作品,使观者感悟到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奇思妙想,并对他们的开发创新能力十分钦佩。据了解,陈列中的作品大多出自青年人之手,这充分显示出他们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重视。与此同时,也具体再现出青年一代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代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变废为宝展》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主办、北京数字科普学会协办的免费公益展览,展期为一个月,参观前需要提前预约。
此外,为让观者体验“低碳生活”带来的便捷,该展还特意开辟了互动项目的专门板块,观众朋友们可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变废为宝带来的快乐。展出期间,自然博物馆将邀请观众参与《变废为宝》展览的“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观众可直接投票评选展览中的所有作品,欢迎广大观众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