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 学术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侏罗兽的发现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6日  作者:刘林德

2011825日上午,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科研成果中华侏罗兽的发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李永进副书记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讲话。中华侏罗兽化石由中、美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合作研究,包括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哲西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袁崇喜博士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孟庆金博士。

最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产自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距今1.6亿年的髫髻山组,正式命名为中华侏罗兽(新属、新种)(Juramaia sinensis gen. et sp. nov.),含有“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之意,代表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记录。这一发现为哺乳动物演化历史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将以前的白垩纪记录提前了3500万年。这一新发现还填补了化石记录的一个重要间隔,帮助校正了现代基于DNA方法测定的哺乳动物演化历史。中华侏罗兽的精确年龄有助于确定真兽类哺乳动物与其它哺乳动物,如后兽亚纲(它们的后代包括有袋类,如袋鼠)和单孔类(如鸭嘴兽),分异发展的时间。

中华侏罗兽系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博士于2009年发现,正型标本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收藏。中华侏罗兽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825日)的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该研究由中国科技部973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团队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

近几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转变科研思路,明确了“以标本收藏为基础,在国内建立藏品来源合作基地,紧密跟踪重点研究领域,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博物馆及知名科学家进行合作,把生物学专业研究与博物馆学研究相结合”的自然博物馆研究定位,取得了显著效果。这是继2010年3月与美国耶鲁大学等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论文后的又一个重要标本收藏和重大研究成果。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科技报、国土资源报、法制晚报、新京报、晨报、信报、竞报等。



图片来源:Mark A. Klingler / 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