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 学术活动

中科院动物所周旭明研究员做“动物寿命演化的初步研究”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2日

2023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周旭明主任,来馆做题为“动物寿命演化的初步研究”的报告。
        周旭明,获中组部青千、中科院百人计划等择优支持、北京市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分会理事、进化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衰老生物学分会理事等。担任《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Zoological Research》、《Genes》、《Frontiers in Bioinformatics》等期刊编委。曾获中国生态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和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动物进化、适应演化和野生动物疫病等研究。主持基金委原创探索项目、面上项目、专项项目等多个课题。目前已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ystematic 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超过100倍)。一直以来这种自然差异备受关注因而科学家致力于揭秘决定寿命的进化力量和分子特征。在哺乳动物中识别长寿相关的遗传变异是揭示这种自然差异的关键途径之一。然而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寿命演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尚不明确。周旭明团队整合转录组学和分子进化方法,对103种哺乳动物的肝脏、肾脏和脑组织开展了基因表达与寿命的关联分析。该研究在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识别到792、1410和2401个物种特异表达基因,以及123、85和37个广谱性表达的基因。研究表明,细胞中具有必需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变化对物种的寿命控制和演化比较重要。该研究发现,与寿命相关基因方向相关的选择强度在不同器官之间是不一致的。此外,自然选择和人工干预共同利用了一种策略来影响寿命。研究表明,寿命可能是通过多基因和间接自然选择驱动。

1e1b582cb2850dfb046c96de46032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