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 科研成果> 论文

贵州省都匀市早泥盆世一种保存解剖结构的工蕨类植物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2日  作者:刘璐

工蕨类植物是早期陆生维管植物中的重要门类,也是早泥盆世分布最为广泛的类群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国家自然博物馆刘璐博士与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研究团队合作对采集自贵州省都匀市下泥盆统的一种工蕨类植物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研究成果“New material of the zosterophyllopsid Gosslingia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of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于2024年4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

研究团队经过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发现,在形态学方面,该植物为假单轴分枝,无根、无叶,茎轴光滑,无多细胞附属物。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其该植物木质部为椭圆形,管胞环形加厚,具微孔,木质部中央管胞直径大,边缘管胞直径小,表现为外始式发育特征,以及典型的G型管胞特征。经过深入研究认为该植物可归入Gosslingia,并将其命名为Gosslingia cf. G. breconensis,该属以往仅报道于欧洲老红砂岩中,在华南地区发现该化石,揭示了华南地区早泥盆世植物群与同期欧美植物群组成上的相同点,为研究早期维管植物的分布和跨板块交流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image.png

图1- Gosslingia cf. G. breconensis分枝



本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2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22201)资助,国家自然博物馆刘璐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